4.9万年前百米陨石砸向中国!如今现状大变,你绝对想不到
然而,天公不作美。在某个宁静的夜晚,一颗直径约百米的陨石突然划破了天幕,将大地照亮得犹如白昼。动物们仓皇逃窜,可还是跑不过这个火球每秒12公里的高速。仅仅几分钟,火球就剧烈撞击了依兰地区,释放了相当于800颗广岛原子弹同时爆炸产生的能量。
森林、动物,甚至是岩石,都在2毫秒内被加热到6000℃,在冲击中瞬间汽化,化为了灰烬和焦土。而撞击形成的冲击波,则以6 倍音速扩散至周围,甚至将半径12公里内的百年巨树都拦腰折断。
爆炸产生的高温引发了连环野火,燃烧了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,浓烟甚至飘到了平流层,久久不散。依兰地区从桃源般的天堂坠入地狱,只不过发生在一瞬间。
几个星期后,山火熄灭,陨石只在此地留下了一个深刻的“伤疤”,证明它曾造访地球——即一个直径长达1850米,平均深度达到150米,最深处甚至有579米的巨坑。
依兰陨石坑的秘密
撞击发生后,依兰地区一度陷入了荒芜与死寂。然而,地球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十分强大的,此处很快便进入了新一轮的“生态轮回”。
在陨石降临的约100年后,当地的火山活动与地壳运动为坑中带来了地下水,依兰陨石坑一度成为了一片湖泊,当中甚至还孕育出了藻类生命。
特殊的地形还使坑中形成了“碗状集雨区”——这片直径将近两公里的地区年降水量要比周围地区多300毫米。这样丰富的水资源也使该处的植物种类发生了变化,出现了大片的山地苔原。
这之后的几万年时间里,依兰地区地下的巨大冰川在不断的运动中,从北向南地侵蚀着陨石坑以及周边地区。陨石坑南部边缘的土地、岩石就这么被冰川所搬运,最终形成了一个缺口;坑中的湖泊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从地势更低的缺口处流出,最终消失。
于是,依兰陨石坑就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缺了一个口的、被森林覆盖的环形山的模样。
而陨石撞击地表时剧烈爆炸的影响也还在继续。撞击瞬间产生的极端高温和压力,使地表及地下的岩石融化、变质,形成了热液系统,也就是咱们俗称的岩浆池。
由于陨石本身不算大,因此依兰陨石坑中的岩浆池并没有持续存在很久,但其中蕴藏的热量还是通过地下岩石间的裂缝不断向周围扩散,形成了局部的高温区域。
这样的高温至今仍然在延续。史籍《辽东志》中就曾记载了这处“圆形热沼”,1573年,满族人还曾在此祭祀过“天火之神”。
2022年,科学家们在陨石坑调研时,还听当地老人讲述了这么一个从祖辈流传下来的传说:“我们叫它‘雷神碗’,老辈人说这里的地会自己发热,夏天草长得特比别处早半个月。”
而陨石坑中的泉眼,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才在冬天周围大雪封山之时,仍不结冻。
依兰陨石坑如今怎样了?
自2019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依兰陨石坑后,就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对当地地质情况的研究。
2020年,研究团队在勘测过程中发现,依兰坑下埋藏着约50万吨镍铁合金,按当前金属价格估值超300亿元。更令人震惊的是,其中检测到每吨合金中含0.5克铂族金属,这甚至是我国已知陆地矿床含量的20倍。
2021年,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团队在经过两年的实地勘测后,于2021年在《科学通报》期刊发表了论文,确认了这是我国首个被国际认证的“简单型撞击坑”。此前,我国境内只发现过一个被证实的陨石坑,即2007年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发现的岫岩陨石坑。
2023年,中科院研究团队又在陨石坑内180米深的撞击层中发现了液态水包裹体,其中甚至还存活着微生物——这很有可能是由陨石从太空中携带而来的。如果这个假设能在后续的研究中被证实,那么地球生命的起源学说很有可能将会改写。
如今,依兰陨石坑已经不仅是当地居民敬畏的“雷神碗”,更不仅是旅游爱好者们必经的“保护区”打卡地,还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矿藏区,是我国地质科研的重要开展场所,将辅助加快我国深空探测的步伐。
你可能会问,深空探测和一个几万年前形成的陨石坑有什么关系?但实际上,通过撞击时留下的辐射、微生物、能量、化学成分等细微的痕迹,科学家们可以解码而推测出许多信息,其中就包括地外天体的运动过程、地球地质的形成与演化等等。
虽然根据科研人员估算,每年都会有大约1.7万枚陨石坠落地球,但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体积都不大,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就会燃烧殆尽;就算好不容易穿越了大气层,大多数也会坠落在海洋里。因此能在咱们国家境内发现实实在在砸到地表的陨石坑,还是相当珍贵的情况。
总结
依兰陨石坑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二个陨石坑,而在2023年9月,科学家们又在吉林省通化市白鸡峰发现了一个新的陨石坑,其直径达到1400多米。我们也期待,科学家们能通过这个“窗口”,又揭开多少地球和宇宙的谜题。
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陨石坑吗?你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类似陨石坑的山体或是湖泊呢?仔细观察,也许下一个发现我国新陨石坑的人就是你——不过,为啥咱们国家的陨石坑总是在东北地区发现的呢?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